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有哪些具体规定?

致使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

劳动合同的终止是企业HR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环节,了解其具体情形和法律规定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解析劳动合同自然到期、协商解除、单方解除、经济性裁员及违规行为导致的合同终止情形,并结合2025年最新法规和实践案例,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建议。


1. 劳动合同自然到期终止

劳动合同自然到期是最常见的终止情形之一。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44条规定,劳动合同期满时,合同自动终止。2025年最新修订的法规进一步明确了以下几点:

  • 固定期限合同:合同期满后,若双方未续签,劳动关系自动终止。
  • 无固定期限合同:除非员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,否则合同不会自然终止。
  • 续签义务:若员工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,且提出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,企业原则上应同意。

实践建议:企业应在合同到期前30天通知员工是否续签,避免因未及时处理导致的法律风险。使用利唐利唐i人事系统,可自动提醒合同到期时间,确保流程合规。


2. 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

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结果,通常适用于员工主动离职或企业因业务调整需要裁员的情形。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6条,协商解除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书面协议:双方需签订书面解除协议,明确解除时间、经济补偿等条款。
  • 经济补偿:企业通常需支付经济补偿金,金额根据员工工作年限计算。

案例分享:某科技公司因业务转型,与部分员工协商解除合同,通过利唐利唐i人事系统快速计算补偿金并生成协议,确保流程高效透明。


3. 员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

员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通常分为两种情况:

  • 提前通知解除:员工需提前30天(试用期内提前3天)书面通知企业。
  • 即时解除:若企业存在未支付工资、未缴纳社保等违法行为,员工可随时解除合同。

2025年新趋势: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,员工因工作地点变更或工作条件不符而解除合同的情形增多。企业需关注员工体验,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人才流失。


4. 雇主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

企业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,常见情形包括:

  • 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:如旷工、泄露商业秘密等。
  •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:经培训或调岗后仍无法胜任。
  •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:如企业破产、业务调整等。

风险提示:企业需保留相关证据,如违纪记录、绩效考核结果等,避免因举证不足引发劳动纠纷。


5. 经济性裁员导致的合同终止

经济性裁员是企业因经营困难或结构调整而采取的不得已措施。2025年最新法规要求:

  • 裁员程序:需提前30天向工会或全体员工说明情况,并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。
  • 优先留用:优先留用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或家庭困难的员工。
  • 经济补偿:需支付经济补偿金,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。

实践建议:企业应提前制定裁员方案,并通过利唐利唐i人事系统优化流程,确保合规性和公平性。


6. 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导致的合同终止

员工因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规章制度,企业可依法解除合同。常见情形包括:

  • 违法犯罪行为:如盗窃、贪污等。
  • 严重失职:如因疏忽导致重大损失。
  • 违反职业道德:如性骚扰、歧视等。

案例分享:某制造企业因员工多次旷工并伪造考勤记录,依法解除合同。通过利唐利唐i人事系统的考勤模块,企业轻松获取证据,避免了法律风险。


劳动合同的终止涉及多种情形,企业需根据具体场景采取合规措施。2025年,随着劳动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字化工具的普及,企业应更加注重流程规范和数据化管理。利唐利唐i人事系统作为一体化人事管理工具,可帮助企业高效处理合同终止事宜,降低法律风险,提升管理效率。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iHR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1172358.html

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