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R必看!五险一金按应发还是实发算?个税和社保的”爱恨情仇”全解析

HR必看!五险一金按应发还是实发算?个税和社保的


一、这个世纪难题的官方答案

1.1 五险一金的计算基准
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和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》,企业应当以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。这里的”工资”包含基本工资、奖金、津贴、补贴等所有货币性收入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发工资

但要注意两个关键点:
上下限保护机制:比如北京2023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33891元,下限为6326元
新员工特殊处理:入职首年按首月工资为基数,次年调整

1.2 个税的计算逻辑
个税的计算基数是应发工资减去五险一金个人部分和5000元起征点后的余额。这里有个常见误区:很多HR把税后工资又重复扣减五险一金,导致”工资越算越少”的灵异事件。


二、应发VS实发的”量子纠缠”关系

2.1 工资条的拆解公式
实发工资 = 应发工资 -(社保个人部分+公积金个人部分+个税+其他扣款)

举个栗子🌰:
某员工月薪10000元,社保个人缴纳10%(1000元),公积金个人12%(1200元),无其他扣款
应纳税所得额 = 10000 – 1000 – 1200 – 5000 = 2800元
个税 = 2800×3% = 84元
实发工资 = 10000 – 1000 – 1200 – 84 = 7716元

2.2 最易踩的三大坑
1. 把加班费/年终奖排除在缴费基数外
2. 忘记每年7月的社保基数调整
3. 跨地区用工时按总部标准缴纳


三、利唐i人事系统的”科技与狠活”

3.1 自动化计算引擎
通过对接各地社保公积金政策库,系统可自动完成:
– 基数核定
– 比例计算
– 分段计税
– 异常预警

3.2 可视化工资模拟器
输入基本工资数据后,系统自动生成:
– 五险一金明细表
– 个税预扣表
– 实发工资模拟结果
– 企业用工成本分析

某制造企业使用后,薪酬核算时间从3天缩短至2小时,错误率下降92%。


四、来自劳动仲裁庭的忠告

4.1 这些操作会让你赔到哭
– 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(违法成本=欠缴数额×1.5倍)
– 用现金补贴代替社保(某电商公司因此赔偿员工87万元)
– 漏算加班工资基数(某IT公司因此集体诉讼)

4.2 合规操作手册
1. 每年1月核对员工上年度平均工资
2. 7月根据统计局新数据调整基数
3. 保存3年内的工资支付记录
4. 使用政府官网验证计算公式(推荐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)

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91353.html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