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王啊,明天起你就是我们公司正式员工了,记得来签劳动合同啊!”
刚毕业的小张听到这句话时,激动得差点打翻手里的星巴克。三个月前他入职时,HR轻描淡写地说:”试用期不用签合同,转正后补签就行”。结果转正当天,小张发现合同上的薪资比面试承诺少了2000块——这时候他才明白,试用期不签合同这个”常规操作”,藏着多少坑人套路。
一、试用期不签合同?法律早就把算盘珠子崩你脸上了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十条,用人单位必须在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。那些以为”试用期不算正式用工”的老板们注意了:从员工上班第一天起,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就已经成立!
某科技公司就曾因为试用期不签合同栽过大跟头。员工小李工作3个月后离职,反手就把公司告上法庭。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2.4万元——这可比小李实际工资还高!
风险速查表:
1. 入职超过1个月未签合同:每月支付双倍工资(最多11个月)
2. 超过1年未签合同: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
3. 试用期单独签”试用合同”:该合同直接视为正式劳动合同,试用期条款作废
二、HR千万别踩的3个”我以为”大坑
“我以为试用期不用缴社保”
“我以为口头约定也算数”
“我以为转正再补签没问题”
这些看似聪明的”灵活操作”,最后都变成了仲裁委的判罚依据。某餐饮连锁企业就吃过闷亏:给20名员工统一转正后补签合同,结果遇上集体维权,光经济补偿金就赔了80多万。
真实案例血泪史:
– 某电商公司试用期约定6个月,转正时却要求重新签3个月试用期——法院认定二次试用违法,判赔3个月工资
– 某广告公司把试用期工资定为正式工资30%——远低于法定最低80%标准,被勒令补发差额并罚款
– 某创业公司用”实习协议”代替劳动合同——仲裁时直接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
三、数字化工具如何让风险防控变得像点外卖
这时候就该祭出我们的大杀器——利唐i人事系统了。这个让无数HR直呼”真香”的智能平台,简直就是劳动风险的”美团团购”。
功能亮点速递:
1. 电子合同管家:入职当天自动生成标准合同,电子签约+区块链存证,比手写签名安全100倍
2. 试用期智能提醒:提前15天预警合同续签,再也不怕错过时间节点
3. 薪酬合规检测:自动比对当地最低工资标准,试用期工资设置不再”凭感觉”
4. 风险体检报告:每月生成用工风险评分,比体检报告还清楚企业”亚健康”状态
某制造企业HR总监王姐说:”自从用了利唐i人事,我们现在连保洁阿姨的合同都规范得能当教科书案例。”
四、5步打造铜墙铁壁的用工防线
- 入职当天签合同:别等转正,从第一天就锁死权利义务
- 合同条款标准化:用系统预设的合规模板,比律师写的还周全
- 关键节点双提醒:系统提醒+人工复核,双重保险防遗漏
- 电子档案云端存:随时调取3年前的合同,仲裁举证不慌张
- 定期风险扫描:让系统当”体检医生”,早发现早治疗
某互联网公司实测数据:使用数字化系统后,用工纠纷发生率下降72%,HR处理合规事务的时间节省60%。
五、老板们醒醒吧!省小钱真的会赔大钱
最后给各位老板算笔经济账:
– 请法务顾问年费:5-10万
– 使用智能人事系统:2-3万/年
– 败诉赔偿+行政处罚+商誉损失:上不封顶
这笔账该怎么算,幼儿园小朋友都知道选哪个。就像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CEO说的:”以前总觉得合规是成本,现在才发现不合规才是最大的成本。”
利唐i人事HR社区,发布者:hr_qa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ihr360.com/hrnews/202502293549.html